近日,漢口歷史風貌區市文物保護單位保安洋行舊址的修繕工作基本完工,百年建筑即將變身精品度假酒店。12月4日,武漢天時建筑“文保修繕創新工作室”彩繪大師王大華手把手教徒弟王輝操作這座建筑的門楣字體堆砌工藝,工作室20多名年輕學員現場觀摩、學習交流。
師徒修繕門楣,學員現場觀摩學習
當日上午9時許,長江日報記者在位于江岸區青島路8號的保安洋行舊址看到,門楣上的英文字樣“UNION BUILDINGS”(聯合建筑)已現雛形,師父王大華給墻面適度濕水后,用小鏟刀將調好的水泥沙一層層堆砌上去。字母需經多次堆砌,再進行精修。二徒弟王輝一邊接受師父的指導,一邊動手實操。
在一旁觀看的大徒弟何園告訴記者,水泥沙的配比很關鍵,水泥過多會開裂,沙多了黏合度就不強。堆砌時需用腕力使巧勁把水泥沙壓實,多次堆砌后,墻面字體在今后的使用過程中就不易產生裂縫。字形修好后還要鑿光、打磨,整個過程共四道工序。
門楣字體堆砌施工
保安洋行是西方金融保險業進入漢口最早的發端,于1915年建成,由景明洋行設計、漢協盛營造廠施工,屬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建筑,昔日主要經營上海至漢口長江航運的保險業務。
“1922年洋行停辦后,建筑幾經易主,也曾經過多次維修,歷經滄桑。為讓這座建筑永續利用和活態傳承,今年2月啟動新的修繕和加固?!蔽錆h城投房產集團所屬武漢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裘維亞介紹,在進行門樓修繕時,施工團隊發現門楣處一片空白,但已找不到任何歷史圖紙和資料,憑借多年的文保歷史建筑修繕經驗,裘維亞的第一反應是“肯定是少了什么”。他推斷門楣的字體在歷次維修后丟失。
裘維亞拿著保安洋行老照片介紹加固修繕工作
為了最大限度還原建筑的歷史原貌,施工團隊四處請教民史專家,幾經周折,最后通過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位教授找到了一張保安洋行的早期照片,門楣上有英文字樣“UNION BUILDINGS”,遂決定按照最初樣式進行復原。
2018年底,武漢天時建筑公司籌備建立“文保修繕創新工作室”,作為工法技藝交流基地,核心團隊由裘維亞領銜,設彩繪工藝、外墻修復、雕刻工藝、木質品制作4個組,各有一位工匠大師牽頭。老一輩能工巧匠以師徒結對方式,帶動了20多名青年組成高技能、高學歷專業技術團隊。定期開設文保課堂,開展實操,技術比武,讓近現代文保修繕得以傳承。
文保修繕創新工作室成員在保安洋行舊址前合影
保安洋行舊址修繕工程項目經理唐威就是創新工作室的一員。他進入天時公司后跟著工匠師傅學習文保修繕。唐威表示,“團隊的文保學習培訓氛圍非常好,希望通過老帶新的方式,將手藝傳承下去?!?/div>
據悉,整棟建筑6000多平方米,有6層樓高,為修舊如舊,遵循最低限度干預,還原歷史本色,對外立面修繕時,50名師傅手工剝離、清洗,慢慢打磨,對木窗、室內清水墻、樓楞、旋轉實木樓梯扶手進行修繕時,做到既保護建筑又滿足今后的使用功能。
(綜合管理部供稿)